close

發表者:宋仕傑

 

眷村特色-精神標語.jpg

(眷村特色--精神標語)

 

 影劇七村大門-5.jpg 

(影劇七村大門)

  

民生會長胡健飛: 
在大陸時期,我的姓名,出生年月日、籍貫都是錯的,都未改,民國34年因為我不是志願當兵,被逼出來當兵,共產黨清算鬥爭,鬥爭我們,抗戰勝利以後,共產黨兵力不足到處召集,由我召集同伴報名,第二天他們披紅帶花被帶走,而我因體格不合沒有去。後來有財有地的人開始被鬥爭,將祖宗八代都鬥爭,你不講就從背後刺進一刀,這是鬥爭大會。34年快過年時,因家人被鬥爭不得不跑出來當兵參加游擊隊。參加游擊隊到處殺人放火不敢用真實姓名,殺人不傷百姓,只殺土八路(共產軍簡稱)離家很近,家人怕被連累就改姓名。
當時物資缺乏、生活很苦、衣服鞋子要自理,部隊不提供,早餐吃飽飯,不知午餐在那裡。曾對子弟說「父親這條命能到台灣是撿來的,在大陸該死而沒死的」。
民國38年上海保衛戰我就在那裡,菜鋪洋行一片焦土,工事已經被打倒了,於農曆五月離開吳淞江,再到岱山,後編入軍官大隊,端午節在船上過的,到了台灣就住在鳳山中學那裡(縣政府附近),以後軍官大隊改編,將我編到花蓮,我沒有去,司令下令指派到東勢。在部隊裡時間很少,隨部隊到處跑。在東勢管眷屬,去金門兩次也在司令部管人事。我們民生新村在民國50年蓋的
,那時正在步校初級班受訓,以前現地是稻田或甘蔗田,沒有墓地,開始蓋眷舍,鳳林路非常窄,一條小路,家中很少有單車,買單車都是分期付款,住在鳳山中學到高雄,都是走路。
去看電影,散場後大家都是穿「木屐」,即使木屐拖地板撞擊聲音,大家也不在意。百姓家一般請客最高級是炒米粉,因平常時多吃地瓜絲,最高級的殺一隻雞、炒米粉。民國52年成家以後就搬入大寮眷村,那時是「一年準備,二年反攻」,大家抱著希望,所以都沒有成家,那時眷舍沒有廁所,都是使用公共廁所,廁所也不是抽水馬桶,所以距眷舍有一段距離,到了56年以後才有抽水馬桶。成長以後,一直住大寮,沒有去過其它地方,眷舍改建改分配,也不選擇高雄、鳳山居住,只想住大寮眷舍,因為來到台灣幾十年,均在大寮,此地是居住最久地方。


周福星主任:
感謝將在大寮居住的經過及民國40年代生活點滴狀況敍述,值得回憶。


果協新村大門-6.jpg 

(果協新村大門)

   

 

忠義村彭華斌:
我是民國37到台灣,37年3月在洛陽打保衛戰,於國軍206師,保衛失利後轉進南京,老總統將206師交給孫立人將軍,孫將軍又交給唐守治將軍指揮。唐守治將軍由上海帶我們於民國37年11月到台灣,開始整訓,整訓未完成,聽說南京失守,主要是徐蚌會戰失利,徐蚌會戰主要的兩個最精華的軍團-邱清泉軍團、黃伯韜軍團,一切都是機械化。但因將帥不和而失利,聽到失守時,感想很多。再者是民國46年4月帶著家眷進住大寮商協新村,那時大寮只有一個眷村,就是商協新村
,我們優先進住是因為部隊馬上要調到外島,上級長官先安定眷屬,46年商協蓋好後進住,立刻換防外島。眷村有個特色是生活條件很差,但是大家相親相愛的精神非常好,當鄰居有困難,左右鄰舍即刻去幫忙,不論主人是否在家,主動協商,團結一致。這種好現象到今天仍有在,若遇有緊急事件在不影響任務執行下,軍車會主動加入協助行列。


周福星主任:
眷村現在仍有同患難彼此互助精神與文化,眷村初期是一片荒蕪,經過多年的經營協助地方成長。

 

王剛村長:
在那時候我們生活非常單純化,不像今天泛政治化,人與人相處得非常好,沒有政治問題,現在則被政治問題操作,影響不少。過去眷村在雖然軍種不同,籍貫不同,但經過多年融合,相處很好,只講團結一致,只等有機會反攻大陸。但現在各家、各個人雖然分開了,但這個文化仍然存在,仍是同一縣市,順從國家政治能為國家帶到一光明大道。竹籬笆文化仍能傳下去。


復興村程本立:
慈光四村會長,從38年8月到台灣,15歲考進桂池中學,15歲小學才畢業,因中日作戰延遲畢業。和其他同仁一樣,隨八兵團。安徽、南京失守,由浙江、福州到台灣鳳山受訓。由幼年兵訓練(今台南四分子),後來又回到戰鬥部隊,經過進修考試,專修班畢業,少校退伍。
到大寮是結緍以後搬入(約是民國60幾年時),住的慈光四村是蔣夫人發起所蓋的最後一批,是鋼筋水泥四樓建築物,設備比較好。眷村文化,不能用口述,僅能用點滴說明,眷村第一代均老化凋零,第三代或第四代也已出生。民國60~80年,每逢過年,就有軍中舞龍舞獅,軍民聯歡活動,很有大陸地區春節味道。眷村改建經過幾十年風吹雨打,木質部份被白蟻吃光,水泥也風化,每逢下雨,屋內室外均有雨水。靠近慈光四村、貿商新村等地方者,下雨後就積水不退。


周福星主任:
眷村同仁由各地搬入,建立不同文化,對大寮成長影響很大。


大寮眷村-2.jpg 

(這可能是為原文發表作者--小多留下童年回憶的一棟房舍。)

 

劉吾營:
民國36年中秋節由孫立人將軍帶領約500位,在陸軍官校受訓,畢業後分發部隊,歷經台灣、金、馬及國防部等單位,屆齡退伍,退伍前分配眷舍於
台貿六村
。看到在社會、教育方面,應加強道德,禮義廉恥及禮節等教育,個人用幾句詩表達:
壯志尚未酬,怎肯笑春無。蒼天也不語,國破欲信庸。
彭號隨風舞,浮萍任水流。孤燈比皓月,壚石似瓊樓。
木樹皆是露,何比蜜封喉。豪言白鹿酒,逍遙不知愁。
一生甘快樂,老朽復何求。

 

蘇振忠組長:
我是眷村的第二代,我父親29年當兵,38年來台,當時由軍中的長官介紹到小港一家被服廠工作,當時用甘蔗葉蓋了間房子,生活非常的困苦,我在眷村裡的感想:『患難與共,有福同享』

周福星主任:
藉詩文表達心情令人佩服,社會教育問題,本校平日即以此為要求方向。

 

(未完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yi58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